广东优尼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0769-22184622
传 真:0769-22184600
邮 编:523808
Email:unity@vip.163.com
网 址:www.unity-bio.com
特定蛋白分析仪是利用抗原一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免疫复合物,用散射比浊法检测悬浮于缓冲液中的抗原一抗体免疫复合颗粒的定量测定方法。此方法与化学法相比有其持有的特异性,与现行的均相免疫测定法(EIA)相比在灵敏度、反应时间、精确度上又上了一个台阶,它可与放免测定法(R1A)媲美,而且避免了试剂稳定性和环保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对其研究开发前景看好。下面将对我科现已开展的特定蛋白测试项目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免疫功能监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
IgG、IgA、IgM的检测有助于了解机体抗感染能力,有助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在免疫复合物疾病中,C3、C4检测可以了解其消耗程度。
适应症,①免疫力低,反复感染病人;②自身免疫性疾病;②多发性骨髓瘤;④慢性肝病;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⑥白血病;⑦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⑧先天性或获得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⑨对白、球蛋白比例异常者的随访;⑩术后感染、移植排斥反应。
二、风湿及类风湿全套:抗O、类风湿因子、C一反应蛋白(ASO、RF、CRP)
类风湿因子是抗变性IgG的抗体。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血清和滑膜液中。其定量测定是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免疫应答和观察抗风湿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急性时相反应物C反应蛋白对类风湿炎症反应有辅助的诊断作用。抗链球菌溶血素。可用于风湿热和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此三种特定蛋白是直接的定量测定,与传统的半定量滴定法和乳胶凝集试验相比,可消除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并且更敏感、更特异,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适应症:①风湿性疾病;②骨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鉴别;②风湿热;④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和随访。
三、原敏感肾功能(MA、TRU、β2MG、αlMG、IgG)
肾脏疾病引起的持续性蛋白尿主要来源于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障碍。肾小球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膜通透性增加滤膜上带负电荷的涎酸蛋白减少所至。早期以白蛋白为主,如果尿蛋白排出增多,但分子量仍以低分于者为主,如转铁蛋白(了RF)等,称为选择性蛋白尿,表示病情不太严重,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较好。如高分子量的蛋白质如IgG、IgA等排出增多,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表示病变严重。
以蛋白尿、高血压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糖尿病性肾病,是胰岛素依赖型犊尿病(IDDM),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长期观察表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有持续性尿蛋白排泄增高者,其发展成终末肾病和死亡的可能远比尿蛋白排泄正常者大。因此早期诊断很重要。肾脏损害一旦发生,就很难恢复或延缓其病程。当IDDM尿白蛋白达到20mg/dl,MIDDM尿白蛋白达到80mg/dl时,提示肾损害已进展到临床蛋白尿阶段。因此,观察微量蛋白尿的轻重程度可预测进展到明显蛋白尿的可能性。
肾小球性蛋白尿可见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肾小管性蛋白尿系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所致,主要是小分子蛋白质排泄增高,如β2MG(β2一微球蛋白)、α1MG(α1一微球蛋白)。可见于肾孟肾炎、失钾性肾病、肾血管性疾病、重金属中毒等。
适应症:①病程超过5年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②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②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NIDDM)患者;④接触肾毒性物质,接受肾毒性药物,免疫制剂,金属制剂治疗的病人;⑥可疑肾病或有肾病危险因素的病人。
四、急性炎症蛋白(CRP、αl一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铜兰蛋白、αl一抗胰蛋白酶)
在炎症和组织坏死时,血浆某些蛋白质会出现特征性变化,称为急性时相反应。 C一反应蛋白(CRP)、αl一酸性糖蛋白(AAG)、触珠蛋白(HP)、铜兰蛋白(C置R)和α1抗胰蛋白酶(AAT)是五种急性时相蛋白质,在急性损伤早期含量升高。这些指标比传统指标如发热、白细胞升高及分类异常、血沉加速更能早期反映炎症和感染情况。另外,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增加的持续时间不一样,因此,有助于准确判断炎症的发展过程。其中CRP最为敏感,在炎症发生的最初2小时内含量就会增加。 HP在48小时内明显升高,AAG是疾病恢复的极好指标,而CER经常与HP、AAG一起检测,有助于对急性时相反应的监测。
肝细胞癌患考AAG大多升高,AAG如低于正常则可有效地排除肝细胞癌,与α1一抗胰蛋白酶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肝细胞癌、肝硬化和肝炎的鉴别能力。CER测定对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最有意义,血浆CER含量明显下降。
五、多发性骨髓瘤检测(KAP镇、LAM链)
游离免疫球蛋白轻链又称本周氏(Bence—Jonese)蛋白,是由浆细胞(通常为恶性)无性繁殖合成的单克隆蛋白质,它分为KAP型和LAM型两类。测定轻链以24小时尿最佳,清晨第一次尿也可以。轻链与骨髓瘤的关系最密切,约20%的骨塌瘤患者只分泌游离轻链,约50%的骨髓瘤病人既有单克隆血清免疫球蛋白,又有单克隆尿轻链,前者预后较差.轻链以LAM型为多,其预后比KAP型差。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尿轻链的定量对骨髓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判断均有参考价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性、恶性肿瘤和少数潜伏疾病患者尿中也可查到轻链。尿中存在轻链不一定表明思恶性疾病,有少数病例是良性轻链
病.但轻链的出现是浆细胞肿瘤化的一种表现,因此应作长期的追踪观察。
六、营养状况检测(前自蛋白、转铁蛋白)
病人的营养状况可极大的影响预后和住院期限。对病人的营养状态,传统上用血清白蛋白浓度来评价.虽然它是反映蛋白总体状况的一个良好指标,但是由于含量高,半寿期长(20天),用于营养状态监测不够灵敏。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在营养不良情况下含量下降,前白蛋白的半寿期约2天,转铁蛋白的半寿期是8天。因此,用于营养状况的评价和治疗效果的监测较灵敏,故目前越来越普遍地用它作营养状态的监测指标。
前白蛋白在肝脏合成,半寿期短,又可作为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指标。多数肝病患者前白蛋白下降至50%以下,在坏死性肝硬化时几乎可降至零。
七、脑脊液特定蛋白检测(α2一巨球蛋白、IgG、IgA、IgM)
对血脑屏障完整性的评价以及对椎管内炎性病变的诊断,均需依赖脑脊液(CSF)的检查。 CSF白蛋白、IgG水平升高见于多发性硬化症、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大脑硬膜外脓肿等疾病。CSF中α2一巨球蛋白(AMG)水平升高,提示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或损坏。
八、血液病检测(转铁蛋白、触珠蛋白、抗凝血酶一Ⅲ)
抗凝血酶一Ⅲ(AT3)、转铁蛋白(TRF)、触珠蛋白(HP)的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凝血障碍以及低血色素和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早期的正确诊断和观察病人的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AT3是具有抑制凝血作用的血浆蛋白质,是提示血栓形成危险性的重要指标。转铁蛋白测定对于低色素贫血患者。可用于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影响铁代谢或造血的因素都可间接地影响转铁蛋白的合成、血浆中的浓度以及铁饱和度。触珠蛋白可辅助铁的储存。血清触珠蛋白水平下降可见于严重血管内溶血。